专家点评2007高考语文试卷(北京卷)
一、2007年北京语文试卷相对增加了难度
这主要表现在作文的审题立意上。今年北京高考作文是一个材料作文。尽管文题对引用的两句唐诗作了一些破译,但与往年的作文题目相比,还是增加了立意的难度。
“细雨湿衣看不见,闲花落地听无声”是唐代刘长卿的《别严士元》中的诗句。诗人是以自然之景来衬别离之情。如果单从这两句诗来看,是可以理解为歌颂春天的美好
意境。春雨细而湿衣不见,闲花落而至地无声,写出春的美好而宜人。由此引发开去,由春天喻指当今社会,在党中央和胡主席的领导下,人民生活在其乐融融的和谐之
中。从而歌颂党的各项政策,如春风细雨、润物无声。具体讲可歌颂党的农村政策、一国两制的方针等,从而向散文方向构思。
至于第二、三种理解应写成记叙文,以表达对人生的感受和理解。
第四种理解则可侧重写成议论文,从而论述上述观点为什么不适合当今的世界,以时代的黄钟大吕来论述不应寂寞,不应无所作为。
当然,省略号含义颇丰,也给考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,可以理解为“润物细无声”的默默奉献,也可理解为谎花落地无声、轻飘无实……
2004——2006年三年的作文试题“包容”、“说安”和“北京的符号”是命题作文,并且都有一定的破译和解释。2005年还明确规定写成议论文,要求具体而明确,免
去了考生立意的部分思考过程,试题相对比较容易。
所以说今年的作文,无论从字数上还是从审题立意上,都增加了一定难度,这就不难看出命题人在不断提高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。
二、试题形式保持常规
全卷共25道题,含语基、古文阅读、诗歌鉴赏、名句默写、科技文阅读、文学作品阅读等,虽其中有所增删,但基本保持了传统的试题形式,考生感觉良好。
三、有创新
1、名句默写注重覆盖面,有文、诗、词、曲,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,也适应熟悉热爱不同文学作品的各类考生。并且全出自课本,比较容易。
2、第六大题突出北京的特色。
无论是连贯排序还是压缩、得体,都让学生强烈地感觉到北京人的自豪感、责任感和时代感。
总之,今年的语文试题,题目好,有创意,既保持了传统的题型,又有新的突破,把每一位考生摆在同一起跑线上,公平竞争。
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[8] [下一页]